我國古文化早有明訓,如〈內經〉強調「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而西方文明也有類似的智慧,如西方有此諺語:「一盎司的預防價值一磅的治療」。像衛生署這樣的公共衛生機構就是基於這個原理,為維護整體社會的健康,以預防為主要的工作,因此能省錢省力又有效的防患於未然,最後實在無法預防的疾病,方以醫療的方式來解決。

陳美霞

2003.01.05中國時報15版時論廣場

衛生署代理署長涂醒哲於二○○三年元旦真除,游院長特別向媒體及社會說明,他處理這椿人事案是小心翼翼的,因為他「多方徵詢過醫界人士的意見,其中包括醫學中心大老、重量級的醫院院長。」而涂署長升任佈達典禮上,媒體報導,十多位醫界大老都前往觀禮,給予支持,其中有位大老致詞時,還帶著不無威脅的口吻,要涂署長好自為之,不要「只會對醫院下手,造成醫院經營很困難」,否則他和前來背書的院長們都得跟著下台。

筆者與台灣南北公共衛生界同仁談起這件事,大夥均十分不解:游院長要的,到底是「衛生署」署長,還是「醫療署」署長?

眾所週知,游院長派任的,確確實實是「衛生署」署長,但令人奇怪與不解的是,游院長為此人事案,必須小心翼翼、徵求認可的對象竟然是負責醫療工作的醫界人士。

上述現象,一方面反應游院長及其幕僚對公共衛生宗旨以及「衛生署」任務,缺乏正確認識,誤把「衛生署」當成「醫療署」;另一方面,卻暴露我國負責疾病預防工作的公共衛生行政機構極度醫療取向的嚴重問題。而後者才是讓許多關心、甚至獻身於我國公眾健康維護、公共衛生事業的人士最最憂心與痛心的。

衛生署,就像世界上所有公共衛生機構,它的任務,是應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處理與解決我國的公共衛生問題。任何稍有健康常識的人均理解「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即,平日注意健康的維護,預防疾病的發生,是最省錢省力的作法,反之,日常不預防,等到疾病發生時才找醫生治療,則是最費力、最費錢、最不明智的作法;這個原理,我國古文化早有明訓,如〈內經〉強調「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而西方文明也有類似的智慧,如西方有此諺語:「一盎司的預防價值一磅的治療」。像衛生署這樣的公共衛生機構就是基於這個原理,為維護整體社會的健康,以預防為主要的工作,因此能省錢省力又有效的防患於未然,最後實在無法預防的疾病,方以醫療的方式來解決。

但是,我國公共衛生最高行政機構衛生署的方向及重點卻是與上述「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完完全全背道而馳的。衛生署出版的「國民醫療保健支出」告訴我們:二○○○年,台灣社會投入新台幣伍仟多億元的醫療保健支出,其中僅有區區三%花在預防疾病的公共衛生工作上,反之,九○%以上經費全數花在治療疾病的工作上。

既然治療疾病,相對於預防疾病,對全民健康的維護是費錢費力又效果有限的工作,可想而知,雖然台灣社會一年挹注了有如天文數字的、伍仟多億元的大量資源在醫療保健工作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卻仍層出不窮:多年來,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都節節升高,糖尿病、腎炎、腎症候群及腎病變死亡率逐年增高,甚至比其他國家如日本、新加坡、英、美、德國等高好幾倍,其他如中風、事故傷害、心臟病、肝病、自殺、登革熱、腸病毒等等急待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何止千百種!這些公共衛生問題,絕大部份是可以預防的。

但是,極度醫療取向的衛生署,不把主力放在預防這些公共衛生問題所需投入的大量的工作上,卻帶領著國人,把主要的力量與資源放在治療疾病的工作上。過份依賴醫療的後果是,醫療的花費像個無底洞,台灣社會年年不斷的往這個醫療無底洞投入成千成萬的資源。一九九○年,台灣的醫療保健支出才兩仟多億,十年後,就是二○○○年,這筆支出已增至伍仟多億—-短短十年間,劇增兩倍多!如此深陷下去,國家總醫療費用將不可遏止的上升,「醫療拖垮國家經濟」的預言,可能不是杞人憂天之語。

一個應該以「預防為主」的全國最高公共衛生行政機構,卻落到今天衛生署署長的派任必須要以「醫療為主」的醫界人士背書這步田地!長年積非成是,我國公共衛生行政機構早已深深誤入「醫療為主,預防為輔」的歧途,要將此誤入歧途的「公衛羔羊」帶回「預防為主,醫療為輔」的正途,任誰來擔當我國公共衛生工作的最高領導者,均是一項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更何況其背後有著游院長必須小心翼翼、徵求背書的醫界大老虎視眈眈。

涂醒哲署長擁有公共衛生的專業訓練,也在台灣公共衛生界經過多年的歷練,我們深切期待涂署長能勇敢、堅決捍衛公共衛生「預防為主、醫療為輔」的立場,來防止我國公共衛生問題繼續惡化;我們也呼籲公共衛生界,以及全國所有關心公眾健康、不願坐視社會資源被無限浪費的人士,共同扛起「預防勝於治療」的大旗,共同來監督衛生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