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不安全 根源何在?

· 2012-04-10 01:07

· 中國時報

·  【陳美霞】

威脅消費者健康的食品安全事件,接二連三發生,使得民眾對食品安全、對過去引以為榮的「美食王國」名號的信心幾近崩盤。問題在哪裡?

過去多數台灣家庭的食物來源是自己或鄰居種植或養殖的。但近三、四十年來,因應經濟與社會的變化,人們的飲食方式也不得不改變,從食物原料的生產到烹飪,再也無法單靠自己或鄰居,而必須依賴食品市場了。食物成為資本主義式大量生產的商品,各式各樣食品業者如雨後春筍般投資到從農田/農場到餐桌的食品生產、製造、加工、運送、及提供的過程,食品體系越來越龐大。飲食高度依賴市場的結果是:我們已經無法掌握自己的飲食的安全與健康。

資本家投入食品產業,目的不是為了維護與他們素昧平生、甚至距離十分遙遠的消費者的健康與安全;而是為了獲取投資利潤、積累/擴大資本。因此,利潤的考量支配著食品產生的過程:低成本、高收入、大量銷售他們的商品,這些是食品業者的最高原則。

以美牛事件為例,雖然美國有三千多萬人常常處於饑餓狀態,美國牛肉生產者卻沒有興趣把他們生產的牛肉給這些饑餓的美國人吃,因為這些人沒有「購買力」,牛肉生產者無利可圖;而美國政府卻為了確保、增進美國牛肉生產者的利潤,硬是要台、日、南韓進口含有瘦肉精的美國牛肉,而且還以未來的貿易或外交關係作為威脅。

以農委會所調查發現的國內養豬業者也有使用瘦肉精為例,為了在市場中追求高利潤,養豬業者鋌而走險違法使用瘦肉精,完全無顧消費者的健康。事實上,在商品化的食品生產、製造、運送、及加工過程的每個環節中,生物性、化學性、放射性、藥物殘留、有害添加物等等汙染問題是隨時可能發生的。

商品化即資本主義化,其長年發展必然的後果是:資本集中化。以養雞業為例,五○、六○年代,台灣農家幾乎家家戶戶都自食其力的養幾隻雞、鴨;但是,當台灣民眾食用雞肉雞蛋的需求大量增加的同時,雞肉雞蛋成為資本賺取利潤的商品,養雞業成了資本積累的場域。到二○一○年,全台灣總共屠宰三億多隻雞,每季共飼養近一億隻雞,每戶每季平均飼養一萬六千多隻雞。

產業大型化、資本集中化,衍生不少問題。首先,它可能造成嚴重公共衛生問題。大型養雞場以高密度、不衛生、空氣缺乏流通、缺乏陽光、與土地剝離的、工業化方式飼養,這樣養殖方式不僅對雞殘忍,也極可能促發像H5N2這樣高致病性的禽流感演變成人畜共通傳染病,並且快速蔓延。在這樣沒有「雞性」的飼養環境中,養雞業者易濫用抗生素及生長激素快速「催大」這些雞;這樣的養殖方式也易造成嚴重的土地、水質、空氣汙染、及農業生態系統的破壞。

其次,食品業資本集中化的同時,產銷權力集中,這些大型食品業者投入大筆的廣告費,無所不用其極的推銷他們的商品,影響、控制消費者的食物選擇與飲食習慣。民眾因為不健康的飲食導致的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等慢性病盛行率也因此提高。

食物這種商品事關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不宜任由市場機制操作,而須由政府把關。然而,政府食品衛生管理機制的人力與資源,相對於急速膨脹的龐大食品體系,簡直有如侏儒與巨人的不平衡對比。面對三、四十萬食品業者,全台灣各縣市食品衛生稽查人力總共僅區區四百多人!而當食品體系不斷快速擴張時,中央政府撥給食品衛生的業務經費也沒有隨著增加。

顯然,商品化的食品體系,在我政府長年縱容下,已變成一頭難以駕馭的巨大怪獸。要制服這頭怪獸,國家領導者必須要有全局的觀點、寬宏視野,推動跨部會機制,以制止食品體系這頭怪獸,還給民眾免於「飲食恐懼」的基本人權。

(作者為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長,成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