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秘書處團隊
2003年SARS重創台灣,反映出台灣公衛與醫療體系受到商品化、市場化、醫療化等問題的深重影響而自廢武功[1],敲響台灣公衛與醫療體系的警鐘。因此,一群有志之士──陳美霞教授、林孝信教授、成大及全台許多公衛系所的師生們──在2003年共同走出學術象牙塔、攜手面向社會,以「解放公衛知識,改造公衛體系」為目標,發起「公共衛生教育在社區大學」行動,推動社區公衛教育,將知識還諸社會,並連結公衛醫護一線人員,共同思索台灣社會面臨到的問題與挑戰、投身社區教育,將種籽遍撒台灣的土地上。
20年,一個公衛學者的努力,加上15年《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的集體實踐,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我的投入沒有終點。──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榮譽教授 陳美霞
20年來投身公共衛生研究與教學、15年未曾停歇的實踐與組織工作,陳美霞教授在公共衛生教育與改革行動中遍布的足跡,並不是榮耀個人的燦爛星火,而已然是從台灣草根社區出發的、和數千人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燎原星火。因此,榮退對陳美霞教授及許多投身這份志業的夥伴們來說,不僅不是實踐的終點,而更是回首、前瞻、再出發的起點。是以,2017年11月24、25日,在成大國際會議廳聚集並參與陳美霞教授榮退研討會[2]的200多人,除了是這場行動的參與者、見證者,更是未來公衛醫療體系改造的行動者、領航者。
在第一場專題演講「資本主義下一個公衛學者從理論研究到集體實踐之路:歷史與政治經濟學的視野」中,陳美霞教授介紹她的思想改變以及這20年來在公衛所與15年來在衛促會的實踐。海外20年的準備期,陳美霞教授不僅僅受到專業的訓練與實踐的歷練,更受到海外保釣與左翼思想的啟蒙,進而發展出一個全新的陳美霞,一個擁有自己的主體與全新世界觀、歷史觀、價值觀及方法論的陳美霞。返台之後,陳美霞教授在成大醫學院的公衛科(後來的公衛所)進行教學研究工作。在研究方面,跨足公衛與醫療體系、健康不平等、工人健康、食品安全、全球暖化與環境汙染、全球化等主題,並前後共指導了16位研究生與6位博士後研究員投入相關研究。同時,在2003年SARS爆發時,如前所述,推動公衛所師生走出學術象牙塔、面向草根社會,推出「公衛教育在社大」行動(2008年進而成立為「衛促會」),當時成大公衛所引領「學公衛更要做公衛」的精神,迄今仍是台灣公衛學界的重要里程碑。陳美霞教授回顧過去20年走出大學象牙塔,奮鬥投入與「自由市場資本主義運動」拉扯對抗的「人類自我保護運動」,雖已是她全部生命的投入,但這只是全人類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她個人的投入沒有終點,更期勉大家能與她繼續攜手推動這個全人類自我保護運動的集體事業。陳美霞最後的致謝雖然匆促,然而除了感謝家人、戰友之外,還另外提及她所居住的公寓保全馬先生與高先生,因為這份在生活上相互扶持、照看的溫暖,使得陳美霞教授更堅定地走向這份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志業。
陳美霞教授的回顧演講,籌備團隊邀請了農運詩人詹澈、「批判與再造」主編杜繼平,以及公衛學者梁莉芳等人來對話。三位與談者中,詹澈從農運經驗呼應資本社會需要被挑戰與改變、杜繼平從理論與歷史經驗來回應推動這份集體志業的意涵與發展方向、梁莉芳從自身的教研經驗來呼應知識分子應該有所反思有所批判。此外,陳美霞教授在公共衛生學界的多年戰友金傳春教授則以親身投入台灣公共衛生研究與教育的經驗來肯定並鼓勵大家要投入衛生促進與預防工作上。

陳美霞教授分享自身啟蒙與實踐的過程
研討會同時邀請兩位國際學者,分別是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社會系榮譽教授,同時也是美國醫療社會學界最高榮譽Leo G. Reeder獎得主Dr. Howard Waitzkin,以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的李玲教授,分別針對世界、美國及中國的公共衛生困境、政策與改革策略進行介紹分析。Howard Waitzkin教授特別指出,若一直放任資本主義橫行,最後便會是一場災難,因此改變這件事情是刻不容緩的,需要大家團結起來的大事。兩位國際學者的分享與呼籲,讓這場定調為回顧與前瞻的研討會視野更加開闊了起來。
研討會中,除了專題演講外,陳美霞教授在成大任教期間所指導的研究生更組成了三場論壇,分別探討資本主義對健康不平等、對私有化與醫療化、對醫療專業發展的影響。這三場論壇、九位報告者以「舊三點、新三點」的方式進行精闢且扼要的報告。「舊三點」源自各篇論文的重要結論,「新三點」則面向該論文主題發展迄今的重要觀察,探討主軸包括原住民健康、勞工健康、長照體系、防癆體系、衛生所發展、醫師、藥師與臨床心理師等範疇議題。九篇論文架構起資本主義發展如何影響公衛醫療體系的樣貌,更直指資本社會的發展是促成一個更具公平正義的公衛醫療體系最大的阻力。
研究最重要的價值就在於對改造社會的幫助。衛促會陳奕曄秘書長的專題演講「解放公衛知識,改造公衛體系: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的理論與實踐」則與在地行動論壇「種籽師資的能動性:集體創作與改造公衛體系的十四年實踐」緊密扣連。陳奕曄秘書長敘說衛促會14年來如何運用前述學術研究的理論觀點,進一步實踐──與台灣社會許許多多的學者、學生、醫護公衛一線工作者及民眾共同認識壓迫他們的公衛體系醫療化、醫療體系市場化、商品化的問題,開創出要顛覆資本主義制度的在地行動方案與公衛新路徑。
接著,在地行動論壇由三位長期投入的種籽師資進一步從三個面向的耕耘經驗分享他們參與社會改造的歷程。其中,衛促會黃淑貞常務監事分享與公部門的連結,將公部門當成戰友與諍友,在專案執行的同時也提出建議,翻轉台灣目前公衛與醫療的現況;周明慧老師分享SARS時期作為醫護人員的慘痛經驗及投入衛促會跟更多有志之士、社區民眾共同將知識轉化為守護健康、改造社會的力量的實踐歷程;衛促會黃瑰秋監事談自身非醫護也非公衛,做為社區民眾如何因緣巧合參與進來,分享深入民間的衛促會如何推動「社區即教室,客廳是講堂」、如何把台灣民俗文化、傳統戲曲跟公衛知識巧妙的結合、融合起來,而且就是社區民眾來做、來發揮。更重要的是,她們三位都表達在衛促會的集體實踐,讓她們更有力量、在這裡找到依靠,像個家!沒錯,衛促會在做的就是把受資本主義制度壓迫、箝制的「人」給找回來。這14年來的實踐,不正是所謂的「教育者是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由下而上的翻轉」、「改造社會」的最佳例證嗎?
要給這場顛覆榮退意涵的研討會做個小結,就如同陳美霞教授所說,這幾十年來,她是以整個生命投入進來,並不會因為退休而中止。退休,是另一個開始,她仍舊在公衛所、衛促會進行她的啟蒙與實踐工作,同時也希望所有的有志之士一起投入,繼續《解放公衛知識,改造公衛體系》的人類自我保護運動集體事業!

研討會最後,參與者大合照:這一路上有你們真好!
[1] 請參考陳美霞教授的短評〈公衛體系廢功,如何防煞〉。該文刊登於中國時報92年5月11日A15版時論廣場。或參考https://goo.gl/A8Lv71
[2] 研討會相關資訊請參考衛促會網站https://phlib.org.tw/「陳美霞教授榮退學術研討會專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