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 助長登革熱威脅

民意論壇:聯合報。2015年10月13日 ·

金傳春/台大公衛學院教授及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

台南登革病例數下降,能否再降近尾聲,是眾所關注焦點。

台灣的登革病例高峰往昔多在十與十一月,今年台南的群聚病例始發現於五月跳蚤市場,六月過熱,七、八月連續雨天多;恰逢暑假人流動大,流行自北區往中西區與南區延燒速度快,此與台南過去埃及斑蚊密度低而病例局限並不吻合。

究竟是因台南過去罕見第二型登革病毒致群體免疫力低,促其在人群蔓延較為重要?還是埃及斑蚊早躲多處,遇感染者伺機壯大加速流行?當全球暖化與東南亞登革疫情愈趨嚴重時,防疫著力時間必須前移而策略作為也需更具前瞻性,即所有病毒可能入侵、出沒及病毒與斑蚊易串聯接力處,均要嚴密防堵。台灣至今並非登革「地方流行區」,若防治仍限國內,未前瞻東南亞登革問題與環境變遷,未來更易遭流行威脅而難防患未然。

事實上,無論去年高雄與今年台南流行的登革病毒均來自東南亞流行國,且印尼有其要角,顯示旅客/旅行團出國、航空公司及來自疫區的觀光客/外勞/外籍伴侶國內下榻處,均應衛生教育,配合所有環節的偵測佈網、病媒蚊調查及定期評估查核,以提升防疫成效。換言之,公共衛生努力必須在「前」,才不致各醫院急診人滿為患而醫護人員人仰馬翻。

惜我國公共衛生教育少實務歷練,傳染病時數微乎其微,更少在膽識與寬廣思維扎根,教、考、用不合一,入職場後,需依長官指令奉行,少做少錯,久而久之,志氣消磨殆盡!另醫療習治病導向遠重於預防,致大流行時,民眾仍不知早求醫之重要,疫區處處可見患者穿短袖衣褲遊走。

最大問題是登革防疫專業人才養成不足,每次大流行以臨時人力緊急噴藥壓下疫情,非長久之計。若不思慮長遠瓶頸,未來必飽受病毒久居侵襲!此外,防疫策略有賴科學結果,如確實比較汙水下水道完成後的潔淨不流動水溝在下雨前後的斑蚊密度;昔半徑五十公尺的噴藥防治須因時、地、人口密度而調整;今年五月取消登革出血熱通報,更應徹底明瞭重症(非僅看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學特徵;定期進行病毒監測,流行期應更積極自病媒蚊、病人檢體確實掌握登革病毒型別與流行演變、疾病嚴重度及病媒蚊傳播走向之關係;除強化偵測、清除孳生源、衛教與醫療資源整合外,未來如何在高風險周邊地區優先使用登革疫苗接種或防蚊阻擋等防治法防堵病毒快速擴散,以及早因應;又究竟是先有第一型登革病毒再感染第二型的重症病例多?還是僅第二型即可導致重症?甚或其他更重要因素?尤其平時與疫情爆發均需在病媒防治前後比較各法利弊、居民接受度、適用條件與成效。

自禽流感至登革熱流行,為何未見行政院科技顧問?以登革熱而言,未來需有衛生教育、病媒防治、偵測與流行病學及醫藥四組常設性諮詢顧問,以整合科學數據,定期評估防疫落實度,才能盡早有效控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