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末梢壞死

陳美霞

2015/09/22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登革熱疫情延燒,防疫專家推估,病例數恐達3萬7000例。20世紀初登革熱就曾在台灣流行過幾次,台灣社會對登革熱可說「閱歷豐富」了,為什麼今年再度與登革熱對決,竟如此的狼狽不堪呢?

筆者認為,本(預防)末(醫療)倒置的公衛體系才是疫情失控的根本原因。換句話說,本來應該「預防為主,醫療為輔」,被顛倒為「醫療為主,預防為輔」的公衛體系虛弱不堪,10多年來政府沒有任何改進,導致公衛體系的末梢神經—基層防疫能力,已被腐蝕殆盡。基層衛生所長年被廢功,是這次登革熱防治如此艱辛的主因。

防疫工作絕大部分都得靠衛生所來推動、執行與協調。1950到1970年代,許多急、慢性傳染病橫行台灣,當時公共衛生的主要政策以「基層公共衛生建設優於醫療建設」為最高指導方針,政府在每個鄉鎮均建立衛生所,並賦予大量資源及人力。種種傳染病防治計畫均透過衛生所的醫師、護士及保健員,挨家挨戶地展開衛生教育、預防、監測、通報、調查、社區動員等公衛工作,使得大多數傳染病在60、70年代即消聲匿跡。

然而,1980年代,政府對基層公衛機構的支持大逆轉,把公衛體系市場化、醫療化、弱化,要求衛生所自負盈虧。衛生所只得與基層診所競爭,以提供醫療及保健服務來賺取健保給付。長年下來,衛生所面臨種種困境,如工作量大而繁瑣;經費及人力均嚴重不足。

公共衛生專業人力不足的問題,就體現在台南市登革熱防治的怪現象:在第一線搏鬥的,不是衛生所公衛專業人員,反而是里長們!把沒有受過訓練的老百姓趕上戰場的第一線,如果能打勝仗,那真是奇蹟了。原因無他,乃因台灣公衛體系的末梢已無能為力。

除非基層衛生所恢復往年「小兵立大功」的能量,明年此刻,台灣社會與登革熱對決時,將一樣狼狽不堪!公衛體系的末梢被廢功,只是冰山一角。徹底從體制上反省長年來「重醫療,輕預防」的問題,此其時矣。

(作者為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