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7 聯合報刊載網址 :  https://reurl.cc/lRV5YY

金傳春/台大流病與預醫所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
陳世英/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兼品質管理中心主任
詹大千/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顏慕庸/振興醫院感染科醫師
賴昭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
何宗憲/成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醫師

台灣面臨最大宗的社區傳播,由流行病數據知病毒已四處流竄,防控策略與徹底明瞭英國的新冠變種病毒,顯得格外重要。

我國二○二○年的防控策略是極早邊境管制、疫情調查掌握感染源、隔離與自我健康管理措施、風險溝通敦促民眾戴口罩與酒精洗手等自我防護、機構內遇陽性個案的分艙分流管理,以及大數據電腦資訊協助防控等等,最主要得力於邊境擋住多數境外輸入病例,如此才能全力圍剿國內的病毒。惜面臨變種病毒,這些防控作為趕不上病毒的傳播!

為何英國變種病毒傳播如此快速?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年二月初發表的研究,顯示英國變種病毒B.1.1.7較非此變種病毒在鼻咽腔的平均病毒複製期較長(五點三天vs.二天),加上平均清除病毒期較長(八天vs.六點二天),因此平均「可傳播期」也較長(十三點三天vs.八點二天),即英國變種病毒已與去年開始疫情的新冠病毒迥異,逼得許多國家推動史上最快速大量接種疫苗,期能搶在病毒變異前防堵。

英國家庭科醫師整合新冠病毒檢測與死亡數據,發現無論年齡層、種族、共病(co-morbidity)類別與流行週別,均顯示英國變種病毒造成的死亡風險比(hazard ratio)較原病毒呈現統計顯著地高一點六七倍!尤以八十五歲以上具兩種共病者的風險最高!

換言之,此變種病毒除迅速波及多人之外,會增感染者的致死率與醫療人物力資源緊繃;因此英國的疫苗接種在醫護與長照機構照顧者之後,第二、三、四、五、六優先各是八十歲以上、七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上、六十五歲以上,以及十六到六十四歲具慢性宿疾者,即英國的新冠疫苗接種是依流行病學的風險高至低來考量。

眾所關切的是B.1.1.7病毒及其他新冠變種病毒在疫苗接種者是否仍具保護力?至今無論輝瑞、莫德納與AZ疫苗均會降低其中和抗體中和變種病毒能力,尤其對南非變種病毒的影響最大,對印度變種病毒的研究,待六月後才有結果!

我國的新冠病毒感染多來自國外輸入病例,因此對來自變種病毒高風險區的旅客採檢後,應以次世代定序法(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決定是否有某變種病毒侵台而不知;其次應如登革熱防治,強化對導遊、觀光勝地餐廳、旅館及接觸外籍人士較多的業者如航機組員,進行新冠變種病毒的衛生教育與疫苗注射。更重要的是可仿世衛組織的登革熱病人分級作法,對年長有共病、獨居的高風險群密切留意血氧變化。

綜言之,面對新冠變種病毒,首先盤點高風險群需多少疫苗及疫苗接種的短、中、長程全盤規劃。其次以奈米孔定序儀定量又定序病毒,快速提升檢測量能,尤其冬季將遇流感與禽流感的多重挑戰,須有檢測多種病原能力。最重要的是,須以全球角度布網防疫新冠,我國指揮中心注重由過去看疫情演變,無暇顧及往後的多重挑戰,期望經此大流行,更能紮實規畫、策勵未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