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促會》社區防疫指引—去污名化,您可以成為防疫主角:學習說有科學事實的話、不要誤傳謠言或亂貼標籤  2020/03/08

我們經常會懼怕未知的事物,並將其很容易地將恐懼感與「還不清楚的事情」相互連結起來,加劇恐慌。

例如,我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2/26新增1確診新冠肺炎個案,為第32例,是第27例北部80多歲老翁的31歲女性印尼籍看護,為非法的臨時外籍看護。

而媒體報導以『非法、趴趴走、四處留跡…』等字詞來形容此外籍看護的行為,可能造成誤導,並留給社會大眾留下與事實不符的標籤—外籍看護、非法、趴趴走。

而這種現象將引起污名化及影響社會對人的同理心、造成社會群體對立,更有可能加劇人們更不願尋求治療或參加篩檢、檢測及檢疫的意願。簡而言之,若謠言與亂貼標籤四起,將使人們想隱瞞自己的病症來避免被歧視,且被感染者願意接受檢查及治療的可能性也就會更小。


我們要學習說有科學事實的話:
1.我們不該將有COVID-19的民眾形容成「傳播病毒者」、「感染他人者」或「散播病毒者」,因為這種行為意味著他們是故意傳播病毒。


2.應該避免用地域、種族來稱呼傳染疾病及病毒,有人指稱新型冠狀病毒這是「亞洲病毒」、「中國病毒」、「東亞病夫」、「武漢肺炎」,都是非常不適當的。事實上,新型冠狀病毒就是冠狀病毒家族的一支,不屬於任何地域或種族。


3.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正式名稱為COVID-19。”CO”是指『冠狀』、”VI”是指『病毒』,而”D”是指『疾病』,而數字”19”則是因為該疾病於2019年發生。


我們也可以嘗試學習以下做法,讓自己常為防疫的主角,不是疫情的幫兇:


1.馬上可以做的事,是立即將此訊息傳給更多人。


2.若您有手機,請加入疾管署『疾管家』的LINE好友,若您無網路,請打1922。掌握疾管署的資訊與謠言澄清。


3.若您無法判別聽到的或接收到的訊息的正確性,請保留一些時間來求證。


4.特別是那些告訴您哪裡有人被傳染、死亡的文字或圖片,一定要更謹慎的去辨別資訊。因為傳遞錯誤的資訊,可能會使疫情更嚴重。


5.取得正確資訊後,嘗試告訴親朋好友,特別是那些尚不知道自己傳遞錯誤資訊的人。


6.請正確看待居家隔離/檢疫者,他們『不是已確定的染病者』,而不論是已被染病者或被居家隔離/檢疫者,他們都不願意如此,更是需要您的同理與支持。

 

 

聯絡人:陳奕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