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5En2K1kAGZ4oxkXT6

第二次公衛運動推動團隊 敬邀

愛在瘟疫蔓延時,第二次公衛運動怎麼辦?

疫情的洪水,正在生養我們的這片土地上氾濫。我們試圖相信,大多數人都能安然度過。於是,猝不及防,洪水捲走了操勞一生的長輩,也捲走了天真爛漫的孩子,而我們來不及抓住他們的手。我們轉過頭,努力不看他們,告訴自己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告訴自己,只要渡過這個最艱難的時刻,我們都會免疫,疫情終將退去……

但是,真的會是這樣嗎?

過去兩年多,我們面對多次新的變種病毒株的挑戰,Omicron不是句點,緊跟在後的還有XBB.1、BQ.1。演化學的研究也提醒我們,不同於流感的演化會在季節的變化中中斷,新冠病毒目前正持續進行著「滾雪球式的失控演化」,感染新變種的病毒後,症狀也不一定「更輕」,有時會「更重」!

也許,疫情的洪水不會就此結束,也許,它會一來再來,不斷帶走我們深愛的家人和朋友……而曾經幻想過「群體免疫」的我們,現在還要在「與病毒共存」的幻想中繼續等待下去嗎?

「直到每一個人都安全之前,沒有人是安全的」。我們已經看見了等待的代價,也咽下了太多苦澀的淚水,現在,讓我們放棄幻想,開始行動!

公共衛生體系,是人類對抗疫病最有力的武器。而臺灣的公共衛生體系,不僅曾有過輝煌的歷史,即使在被邊緣化的當下,也仍然有許多基層公衛人員保衛著你我的健康。因此,在疫情肆虐的當下,絕不是公共衛生「退場」的時刻,正好相反,應該是公共衛生「進化」的時刻!

2003年SARS來襲時,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簡稱衛促會)推動了第一次公衛運動:公衛教育在社大。在那次運動中,我們就強調,「正確知識」與「完善健全的公衛體系」正是我們的社會最欠缺、又最急需的。

2022年,在這個危急時刻,衛促會希望讓公衛更進一步走入民間,以共學的方法,扎根社區,與在地社區/部落的工作者、跨領域的專家學者們一同學習與探索,在常民生活中建立持續進化的公共衛生防疫新日常。

面對未知的挑戰,在這個運動起步的時刻,我們誠惶誠恐。這一場論壇盼望與有經驗的行動者們一同批判與思辨運動的路線與方向,誠摯的討論「怎麼辦」的問題。

時間:11月12日(六)上午10:00-11:30

主持人黃詠光 / 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人社系博士候選人、第二次公衛運動推動團隊

與談人

1. 公衛走入民間的歷程與意義

    陳美霞 / 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釣魚台教育協會理事長、第二次公衛運動推動團隊

2.疫情下的人間:疾苦與自救

    柳琬玲 / 上山採集工作室、第二次公衛運動推動團隊

    盧其宏 / 台灣共力研究社研究員

    Si’ong Balay / 臺灣原住民族長期照顧服務權益促進會執行長

3. 怎麼辦?公衛教育在民間的初步構想    石世豪 / 北京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生、第二次公衛運動推動團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