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傳染病SARS侵襲台灣,造成多位病患失去生命,更有醫療人員鞠躬盡瘁;社會人心惶惶,地方首長帶頭封路,不准SARS病人進入轄區;廢棄物處理所不接受SARS醫療廢棄物;殯葬業者不願承接SARS死者喪葬工作;社區民眾抗議設立SARS特別門診等社會亂象接連發生。

陳美霞

SARS是公共衛生問題

其實,SARS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它的防治是一項公共衛生工作。上述社會亂象均起源於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無法及時做好比醫療還要更前端的、與社會力量結合的、有組織的衛生教育、預防、疫情監測、通報、調查、檢驗、處理、居家隔離等大量的防治工作。前端的公共衛生防治沒作好,末端的醫療工作自然無法井井有條,社會民眾也因無所適從。

當前公衛體系無法作好SARS的防治工作,不但反應出我國行政系統對公共衛生宗旨及任務缺乏認識,也暴露出我國負責疾病預防的公共衛生行政機構極度醫療取向的嚴重問題,而後者更是讓許多關心、致力於我國公眾健康維護的人士最最憂心的。

公共衛生機構的任務,應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處理與解決公共衛生問題。稍有健康常識的人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即平日注意健康的維護、預防疾病的發生,是最省錢省力的作法;反之,平時不預防, 等到疾病發生才找醫生治療,則是最費錢、費力的作法。公共衛生機構就是基於這個原理,為維護整體社會的健康,以預防為主要的工作,因此能省錢省力又有效的防患於未然,最後實在無法預防的疾病才用醫療的方式來解決。

一九五○到一九七○年代,許多比SARS還更險惡的急性、慢性傳染病,包括霍亂、痢疾、瘧疾、日本腦炎、肺結核、小兒痳痺等橫行台灣,嚴重打擊台灣的社會經濟。當時,公共衛生的主要政策以「基層公共衛生建設優於醫療建設」為最高指導方針,政府在每個鄉鎮均建立衛生所,歸縣市衛生局主管,並賦與大量資源及人力。種種傳染病防治計畫均透過衛生所的公共衛生醫師、護士及保健員,挨家挨戶的接觸、拜訪,展開衛生教育、預防、監測、通報、調查等有系統的公共衛生工作,加上公衛體系其他部門的全力配合,使得大多數傳染病在六○、七○年代即消聲匿跡。

公衛功能減弱 疾病預防現缺口

好景不在,到了一九八○年代,政府「公共衛生建設優於醫療建設」的政策有了大逆轉,公共衛生政策的方向及重點與「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完全背道而馳。它協助、推動衛生所成立群體醫療中心,使衛生所從一個負責公共衛生工作的機構轉化為以醫療為主、藉由醫療服務的提供賺取利潤的機構。於是,基層公共衛生工作由於無法為衛生所製造利潤而成為次要工作。

政府不僅把公衛體系醫療化,同時也將醫療體系擴大化。隨著台灣人口增加,政府不斷鼓勵、支助醫療院所的建造,於是大量資本湧進醫療產業,醫事人力也從八○年代的四萬(包括醫生、護士、醫技人員等)急速上升到到二○○○年的十七萬,而這些增加的醫療機構絕大多數是財團或私人所有。

相對於醫療機構及人力的擴大化,公共衛生體系的發展卻相形侏儒化。一九五○年代以降,公共衛生問題的內容雖有所變化(如慢性病取代多數急性傳染病),急待解決的新、舊公共衛生問題,隨著人口增加及老化,其廣度及嚴重度也同樣增加,但政府在公共衛生的投入卻沒有相應增加。一九八○年代,全國公共衛生人力(包括從事公共衛生工作的醫生、護士、藥師等醫療人員)只有三千人,到二○○○年也僅僅增加到五仟千人,完全趕不上醫事人力的擴充。目前我國公共衛生的人力與人口比,還不到最醫療取向的美國的三分之一!

政府長年推行重醫療輕預防、極為短視的公共衛生政策,最明顯呈現在公共衛生經費佔全國醫療保健經費的微小比例上。衛生署出版的「國民醫療保健支出」告訴我們:二○○○年,在台灣社會投入新台幣伍仟多億元的醫療保健支出中,僅有區區三%花在預防疾病的公共衛生工作上,其餘九○%以上經費全數用於治療疾病。

健全公衛體系才能因應新世紀的公衛問題

輕忽預防工作的結果,導致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層出不窮。多年來,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節節升高,糖尿病、腎炎、腎症候群及腎病變死亡率逐年遞增,甚至比其他國家如日本、新加坡、英、美、德國等高好幾倍,其他如中風、事故傷害、心臟病、肝病、自殺、登革熱、腸病毒等急待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何止千百種,這些問題絕大部分是可以預防的。

公共衛生工作,是一個長期性的事業,是無法見到立即效果的。因此,國家的領導者必須要有全局的觀點、寬宏的視野及長遠的眼光,不可因無立即效果而忽視它、荒廢它,不要等到大災難發生,才緊急補救。這次SARS流行,讓我們看到平時不注重公共衛生預防工作、不將公衛體系補強建立起來,所需付出的慘痛代價。

為長久計,政府應該痛定思痛,摒棄過去將公共衛生體系醫療化、將醫療體系無限擴大化、私有化、商品化的錯誤政策,恢復我國公衛體系的功能。如此,方能成功防治SARS,並因應全球化浪潮可能帶來的其他更多、更險惡的新興傳染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