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6 03:37 聯合報/ 金傳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台北市)

疾管署最近發布上週疫情,台灣正流行多種病毒,包括新冠病毒變異株多元化(由原JN.1而增KP.2、KP.3及LB.1),提升傳播力,且年長者的重症率升高。此外,人流感病毒H1N1也在流行。換言之,年長與免疫脆弱族群,仍應嚴防呼吸道病毒感染,減少在尖峰時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去醫院探訪親友。

此波新冠患者,除了低燒、咳嗽、喉痛、咽喉卡痰、聲音沙啞病徵之外,約有一半病患出現全身痠痛,也有不少轉為「重症」,且病癒後出現腦霧。中醫師發現病人在感染時,若常食辛辣或吃補,易出現過敏原(如蝦、蟹、芋頭、芒果、花生、酒、辣椒等)引發的自體免疫風暴,造成急性血管炎,即皮膚有似疹子的出血點。因此建議患者少吃上述過敏食物、辣食、飲酒或進補。

近期歐洲和美洲的新冠病毒陽性率上升,尤其英國、葡萄牙和希臘的病例數增。由於歐洲人喜在酒吧娛樂時不戴口罩,常可見疫情自一小地區快速蔓延多處。今暑法國將有世界各地參加奧運的人群聚集,而俄烏戰爭難民仍持續漂流,此兩情形有機會經群聚擇選出更易傳播的「新」病毒,再經旅遊四處散布,全球疫情可能將有難捉摸的新變局。幸XBB.1.5疫苗至今對新病毒變異株仍可預防58%的重症。

事實上,台灣本土疫情往往與國際疫情相關,近四周我國境外移入病例偵測結果的JN.1、KP.2、KP.3、LB.1與XDV.1新冠病毒變異株各佔38%、25%、15%、9%與9%,與本土病例在這些病毒變異株(各為47%、20%、9%、14%與8%)的百分比趨勢相近,因此凡家中有糖尿病、癌症、愛滋病毒感染者、腎臟病患等免疫脆弱者,須特別避免多次感染加重病情。

此外,今年有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在美國不但感染牛,且牛奶品與接觸者也驗得此病毒。4月,一位美國工人在72℃高溫殺菌牛奶時,被發現受到H5N1感染,調查知3月下旬後,美國德州、密西根州、愛荷華州等12州的乳牛均感染此H5N1禽流感病毒,即喝生牛奶有風險;且已有4人感染此病毒而出現結膜炎,因此畜產人員必須留意這些病徵,若一旦出現,請「盡早求醫」,避免星火燎原。惜H5N1病毒不但曾在西班牙感染貂,近年也感染貓等動物,甚至傳播到極地的北極熊、海獅、企鵝,感染愈多種動物,對生態、動物及人類健康的後續影響,有待評估;芬蘭已首先在今年對人接種H5N1禽流感疫苗,歐盟也欲備妥人用四千萬劑禽流感疫苗。此外,澳洲出現高致病性H7N8禽流感病毒,值得我國強化動物接觸者的新知教育。

再看去年台灣南部大流行的登革熱,台南市今年提早社區動員,至今本土病例數甚低;而高雄有「風險為基石的整合偵測」,一旦病例出現,快速斬草除根,致本土病例數仍在可控範圍。另今年北美洲、歐洲均有病例,世衛組織在5月3日特呼籲加速研發登革疫苗。

今年幸無第71型腸病毒的重症。顯然地,往後台灣北部防疫重點在防範呼吸道傳染病,南部仍須重視蚊媒傳染病。然而,有時大流行,防疫人員人仰馬翻,因此誠摯建議:

一、設置防疫傑出獎,鼓勵新穎科技防疫;

二、新冠病毒疫苗永遠跟不上病毒的千變萬化。行政院應邀病毒學家、疫苗專家、免疫學者、防疫實戰人員、流行病學家,組「呼吸道病毒疫苗」研究團隊,決心近年推出免疫效久、能抵抗多種病毒變異株的新冠、流感雙價通用優質疫苗,齊心跨國防疫;

三、各縣市宜推動「傳染病數位整合偵測系統」,納入重要風險因子,將輕症、重症病例定義標準化。讓防疫提前至預防與管理風險因子;以「人工智慧」為防範未來大流行作萬全準備;及

四、凡遇重症/死亡病例、群聚病例、各縣市區的首發病例及年齡大於65歲年長者有慢性病或細菌共同感染的病毒,宜進行「病毒全長序列」分析,找出快速傳播病毒擇選、壯大流行的機制。推動國際合作,共促全球衛生。

刊登原文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7339/8076839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