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張廣運

畢   業   年   度:2003

演   講   題   目:在精神科醫師陰影下艱難成長的台灣臨床心理師專業:與美國的比較分析

碩士論文題目:臺灣臨床心理師專業發展的比較分析

關   鍵   字:管轄權、臨床心理師、專業化、比較分析

 

【舊三點】碩士論文:臺灣臨床心理師專業發展的比較分析

  • 台灣心理師的專業化發展和精神科醫學之間有密切相關,且一直侷限於精神醫學範疇之內。
  • 美國臨床心理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則有深厚且不斷創新的心理學基礎知識做為支持,而且社會大眾對於心理學也有高度的認同;健康保險體系則提供穩定且獨立的經濟支持。
  • 但在台灣的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心理師共同推動的心理師法立法通過後,對台灣臨床心理師的專業地位提昇,與工作機會的增加會有很大的助益。但台灣的臨床心理師是否能因此完全發揮自己的專業,擺脫精神醫學專業的陰影,有待後續的研究。

 

【新三點】

  • 台灣的各大學院校紛紛成立心理學研究所,主要標榜的就是考到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後的工作機會,專業技術的訓練導向大於專業基礎知識研究。(以成大行醫所的課程演變為例)
  • 醫院內的臨床心理師爭取到部分獨立運作的空間,醫院外的臨床心理師爭取到完全獨立開業的空間。就算如此,精神疾病和嚴重的心理問題仍為台灣臨床心理師的主要工作內容,健保成為台灣臨床心理師主要的經濟來源。
  • 除了原有的精神科醫師的陰影,台灣的臨床心理師後來又要對抗諮商心理師(見臨床心理師公會文宣),但更大也更重要的發展空間——預防性心理衛生工作,及學校心理衛生工作,台灣的臨床心理師目前的參與程都偏低。前者在台灣長期未受到重視,目前仍是由民間團體持續在推廣,後者一直以來都是教育部的管轄範圍,但反而諮商心理師現在也開始加入。

 

碩士論文摘要:

專業化理論是社會學研究當中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但在臺灣,有關醫療專業的專業化研究很少,且多缺乏理論基礎,其中,臨床心理師在臺灣專業化發展的歷史也尚無完整分析。故本研究在建構臺灣臨床心理師專業發展過程,並嘗試結合專業化理論來進行分析。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四:(一)文獻以及二手資料蒐集及分析的方法,(二)深入訪談的方法,訪問專業化過程中較具影響力及具代表性的臨床心理師,(三)參與觀察的方法,研究者加入代表臺灣臨床心理師的專業團體—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並參與各項會議,觀察臺灣臨床心理專業內部的發展情況;及(四)比較分析的方法,透過以上四種研究方法,建構出臺灣臨床心理師的工作場所、工作內容、教育訓練與專業力量的演變情形,及臨床心理師本身對臺灣臨床心理師專業發展過程的看法,並將臺灣臨床心理師專業發展過程和美國臨床心理師專業發展過程做一比較分析,同時以理論分析專業發展過程中,臨床心理師和精神科醫師間的互動情形。故本研究以質性的研究方法為主,描述性的量性資料為輔。

研究結果顯示,從工作場所、工作內容、教育訓練、專業力量等來看,臺灣臨床心理師的專業化發展和精神科醫學之間有密切相關,且一直侷限於精神醫學範疇之內,即臺灣臨床心理師的主要服務對象為有精神疾病的病人,並在以精神科醫師為領導的團隊內工作;而美國臨床心理師的專業化發展,由早期青少年兒童的學習障礙與行為問題,到心理測驗的實施,戰爭相關的心理困擾和精神疾病的治療,而至晚近的工商諮詢、社區心理衛生、健康心理學等,發展出多樣化的內容,服務對象除有精神疾病者(這些病人即是精神醫學psychiatry的服務對象)外,也包括大量無精神疾病但有心理困擾者。

整體而言,臺灣的臨床心理師受到精神醫療的影響十分深遠,而臨床心理師的專業地位較精神科醫師的專業地位來得低,但美國臨床心理師相對於精神科醫師來說,是一個地位平等,工作與經濟獨立的專業。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除了在於臺灣臨床心理師最初的工作是由精神科醫師所創設出來的之外,臺灣臨床心理師長久以來將其專業定位在精神醫學範疇之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政府與健康保險體系等外部力量也將臺灣臨床心理師視為精神醫療的一份子,而且心理學並未能被臺灣大眾所廣為接受。相對於此,美國臨床心理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則有深厚且不斷創新的心理學基礎知識做為支持,而且社會大眾對於心理學也有高度的認同,政府提供穩定的助力,健康保險體系則提穩定且獨立的經濟支持,這些都使得美國臨床心理師的專業力量十分強大而有助專業的持續開展。

身為在現代社會中日漸重要的心理衛生工作的一員,臺灣臨床心理師未來的專業發展將對國民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響,而本研究以專業化理論與及比較分析的方法來說明臺灣臨床心理師獨特的專業化經驗,希望對臺灣臨床心理師未來專業化的方向提出一些參考與建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