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1
聯合報 刊載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5710677

金傳春/台大流病與預醫所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
顧家綺/台大醫學院免疫所副教授
陳世英/台大醫院主治醫師暨品質管理中心主任

新冠病毒在全球多國快速流行,即使疫苗接種率高的國家也無法倖免,先進國的公共衛生決策者開始規畫接種第三劑,科學界也思考面對快速突變的病毒,疫苗的免疫持久性更為重要,尤其必須啟動多元免疫功能,才能真正抵禦變化多端的病毒。

具極高傳染力以呼吸道感染造成廿至卅%致死率的天花病毒,是全球唯一以疫苗成功根絕的傳染病。研究發現天花疫苗的成功,不是僅靠抗體,而是整合馬上啟動的先天免疫(innate immunity)及更重要具免疫記憶的T細胞,包括會幫助B細胞產生抗體的CD4+T細胞與可毒殺細胞內病毒的CD8+T細胞,此兩種T細胞具有的免疫記憶,讓疫苗接種者得以長期免疫;即使此病毒已根絕致自然界不再經由感染天花病毒而強化免疫(boosting immunity)。然而有些接種者只打一劑疫苗的七十五年後,仍具有針對天花病毒的免疫T細胞。換言之,近年的免疫評量重視細胞免疫的持久性,讓接種者減少不必要的追加接種。

早年許多小兒病毒傳染病疫苗,多仰賴傳統活的減毒疫苗與不活化疫苗產生優質抗體,期望接種者產生的中和抗體在病毒感染之「前」已在體內先備妥(pre-existing neutralizing antibody),一旦病毒入侵,即發揮抗體和細胞免疫阻擋功效,例如小兒麻痺口服沙賓疫苗與接種的麻疹疫苗、日本腦炎疫苗均已大幅降低病例數而達公共衛生成效。

但新冠疫苗接種在各年齡層,尤其得重症的高危險群是免疫力低又易有慢性病的年長者,因此研發的疫苗要能長久保護這些高風險群,是極大挑戰!

面對多變的病毒,近年疫苗研發設計不同病毒株間被B與T免疫細胞所辨認的共同抗原決定基,以建構多層防火牆來保護,如愛滋病毒疫苗為克服病毒突變已改進而同時注重抗體與細胞免疫。

綜言之,新冠變種病毒仍是未來流行的要角。第三期臨床試驗證實世衛組織認可的AZ、莫德納與輝瑞三大疫苗均可大幅降低重症與死亡,但公共衛生仍難防杜傳播,是國內正開發新冠疫苗的良機,至今尤缺第三期臨床試驗疫苗保護力數據,未來最好也能提供免疫保護機制的科學佐證。例如高端疫苗是激發抗棘蛋白抗體,尚在申請EUA的聯亞疫苗以新冠病毒S1、M、N三蛋白的多元化蛋白/胜肽為基石(multitope protein/peptide-based)設計的新穎疫苗,同時兼顧CD4+T與CD8+T兩免疫T細胞,加上變異病毒入侵時,第一棘蛋白(S1)能被免疫B細胞辨識之共同抗原決定基(common B cell epitope)可在病毒欲入細胞時即在門口有中和抗體或細胞免疫先被攔截,如此多層防護網,聚焦不同病毒株沒變異的免疫B與T細胞之共同抗原決定基,是否真正較能對變異病毒多處攻防優勢,仍需第三期臨床試驗及更多長期追蹤接種後具免疫持久保護與免疫記憶的B與T細胞持續性的支持數據。

政府更應積極補助第三期臨床試驗與抵擋變種病毒的疫苗免疫探研,促台灣疫苗進軍國際,共謀全球衛生。

請點選立即捐款支持: https://phlib.neticrm.tw/civicrm/contribute/transact?reset=1&id=2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