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7 23:31 聯合報 / 金傳春/台大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顧家綺/台大醫學院免疫所副教授、何宗憲/成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醫師、張科/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感染管制室主任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兩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其中白牌車司機成為台灣第一例死亡案例。圖為民眾上街戴上口罩防護。記者林伯東/攝影
二○一九年新型冠狀病毒席捲中國許多大城市,至十七日疫情影響廿八國。顯然地,疫情波及面大而病毒四處散布後,欲完全自人群徹底消滅病毒已非易事!

防治新興傳染病,首要強化整合臨床偵測與病毒偵測,以明瞭感染後自不顯性感染到輕症與重症的所有臨床結果、流行的時空擴散趨勢與可能的嚴重度及不同防治策略的有效性。因此若能早偵測病例,促使流行初的星火不足以燎原,縮小疫區而易成功防控。若病例數少,檢測量能足,一旦得知病原,應據實驗診斷的「確診病例」,全面掌控新病毒的來龍去脈。

然若未知病原或病原經春運快速傳播,宜用「可能病例」包括極像的臨床發現與流行病學特徵(旅遊史、接觸史、職業與是否有群聚等),但這些「可能病例」分析的結果必須與「確定病例」比對,再下結論。有時為防任何漏失,二○○三年美國疾控預防中心在不知病原時,甚至採用「疑似病例」即著手防疫,爭取時效。

重要的是流行趨勢研判必須以病例的發病日較確診日準確,且要明瞭每日通報病例的確診百分比是趨緩或升溫,另發病日到防疫行動開始日愈短,若又能掌控較高百分比的病例,必早見防控成功。以二○一五年台南成功控制登革熱的經驗,不是單看轉折點何時出現,更要緊的是防疫重大決策與風險溝通必須仰賴專業團隊,才會看到病例數如懸崖驟降(而非緩緩走下坡)。但若檢測和通報均需上級點頭,防疫時效必大打折扣,畢竟病毒複製量增後再戰會越困難。因此,關鍵在診斷的效率及其後的分流、居家隔離/檢疫管理是否到位。

為降低未來大量中港澳返台掃墓者可能致生的「社區感染」,未雨綢繆處是研發此新冠病毒的快篩試劑及其抗體檢測,利血清偵測,快找出感染而未發病者顯得更重要;甚而明瞭病毒量多大易傳播,及抗體量達多高具保護力,更能提升防疫成效;並由他國經驗學習新冠肺炎重症的危險因子為何?

區域級以上醫院要備妥如處理流感重症與檢測新冠病毒的能力,誰有感染可請基層醫療單位與鄰近指定醫院合作,提升防疫最大成效。此病致死率低,我國確診廿位,尚不需如專收SARS的應變醫院;許多感染者無明顯症狀,萬一未來社區感染數增,居家檢疫不失為良策,待出現症狀,再至醫院採檢,省醫療資源;另衛生教育感染者須據實告知病史、旅遊史、接觸史,並要減少慢性病的年長者之感染、重症與死亡。

至於嚴重疫情國的防治策略應如二○○九年新型流感H1N1,以減害降至最低為主,即提高治癒率與降低致死率,保障醫護人員安全,並討論妥置有限資源(如抗病毒藥與疫苗問世)的優先順序,依風險層級與社會效益,取得共識,如醫護/防疫人員第一優先。一旦備妥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快篩試劑與抗體檢測法,明瞭新冠狀病毒在人體的免疫機轉,防疫成功曙光即將來臨。目前急需行政院科發單位協調防疫的科學研究,縮短倫理委員會審查時日,發揮團隊力,提升我國科技防疫對全球衛生的貢獻。

聯合報刊載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39/4351830f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