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2 04:04 聯合報/ 金傳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台北市)

在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威脅下,傳播登革病毒的斑蚊 ( Aedes ) 擴大版圖,致溫帶也出現登革熱流行;而南美洲一些熱帶國的今年登革熱病例數創新高。亞洲五月後將邁入夏季,具多年登革熱研究成果與防治經驗的台灣,在此全球疫情飆升時該努力的作為為何?

今年四月十一日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祕魯、波多黎各的醫院擠滿了登革熱病患!一周後,路透報導,墨西哥與波多黎各進入「緊急狀態」。世衛組織在美洲的泛美衛生組織(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PAHO)證實今年四月十九日美洲的登革熱病例已破五二O萬例,比去年同月高出許多。蚊媒病毒傳染病的死亡也自三月的一千人,竄升至一八OO多人。該組織主任Jarbas Barbosa特提醒:「目前登革疫苗極有限,在此疫情廣布時欲以疫苗降低登革重症,很難馬上見效。」換言之,現階段防疫必須仰賴早期偵測的防控埃及和白線斑蚊與提早發現感染者、衛生教育及動員社區居民防疫四大策略並進。

我國自一九八七年解嚴後,發生二次大戰後首波登革熱大流行(波及高雄、台南、屏東)至今,已有卅七年防疫成敗經驗。身經百戰的高雄市衛生局習新加坡之長,努力研發捕蚊器 ( Gravitrap ),吸引雌蚊入桶內產卵,同時黏補成蚊,降低成蚊密度,於二O一六年五月在高雄市登革熱五大流行熱區推廣,教居民在家中佈放,養成自主管理環境習慣;高市並在二O一七年四月出版「高雄市登革熱理論與實務」一書。

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也邀集臨床醫師、醫檢師、第一線防疫戰友、衛生教育、蚊媒及公共衛生學者,將累積的寶貴疫戰經驗串聯公共衛生、臨床醫學與基礎科學,於二O一八年八月出版「台灣經驗:登革熱防治手冊」,由流行前的規畫到應變作為,在去年登革熱大流行時,對較少防疫實務經驗的縣市,多所助益。

此外,科技部也於二O一六年五月出版「登革熱的台灣經驗」,偏重登革熱的全球流行病學、病毒與人交互作用後的致病機轉、抗病毒藥物研發與疫苗等的預防研究。顯然地,深耕多年跨領域科學研究的台灣,在全球疫情緊繃之際,應思考如何策勵未來。

台灣有白線斑蚊與埃及斑蚊(前者擴大病毒在全球廣布,後者加重全球登革熱重症與致死率);又曾以衛生資訊推動整合偵測,尤其是登革病毒血清抗體的偵測,整合蚊卵密度數據及風險因子,及時採取最洽當環境管理作為,能有效快速降低後續的病例數;更重要的是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在埃及斑蚊區的群聚病例中,易擇選具高繁殖力的優勢病毒株,致家庭與社區後發病例更多重症。換言之,在社區中盡早發現登革病毒與病媒蚊出沒,立即打斷傳染鏈,不讓登革病毒久駐,可快速降低其後的重症與死亡,進而降溫全球登革熱疫情。

筆者誠摯建議:

一、過去衛生單位開放資料提供輕症的登革熱與重症的登革出血熱和休克症候群病例,疾管署自二O一五年後改用世衛組織二OO九年的登革熱新病例定義,但須公布各病例的臨床輕重症(A、B、C)分類,有助於其差異的深入探究,降低致死率。

二、我國因老人的重症與死亡病例較多,國衛院應學新加坡,以制定標準化衛生資訊蒐集每位感染者的臨床、流行病學特徵及實驗數據,尤其在埃及斑蚊流行區,凡有老人重症/死亡與群聚病例時,宜在急性期的兩不同發病日採檢,擇不同年齡層、慢性病患,取得登革病毒全長序列,藉以徹底明瞭登革病毒在高風險群病程的演變與其致重症的分子機轉,供高效防疫、改進治療與研發疫苗之參考。

三、台灣的科研機構及與負責登革熱防治的衛生、環保等單位,應持續評估防疫作為成效外,更需推動跨國研究,尤其是輸入我國主要登革熱病例的東南亞國家。

四、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國衛院與國科會應召開「登革熱科研防治貢獻全球衛生」的國內專家研討會與國際會議,在全球重大問題上盡份心力,集思廣益共謀全球衛生福祉。

「科研防疫貢獻全球」是賴總統該努力的目標。

原文刊登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39/7979422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